服务热线:0898-08980898

客户案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客户案例

又加税50%1100亿中国商品受波及特朗普还在做制造业回流的梦

发布时间:2025-08-28 02:47:11

  8月19日,美国商务部在《联邦公报》上突然发布公告,将钢铝清单扩展至407个产品类别,税率一律上调至50%,并且从公告当日零点立即生效。

  没有缓冲期,没有豁免,也没有事前的谈判和沟通。一纸命令之下,全球制造业立刻感受到强烈的震动。

  风力发电机的连接轴、铁路货车的外壳、电冰箱的压缩泵、金属家具的支撑件,甚至一张木桌上不足几公斤的金属桌腿,全都被纳入征税范围。

  公告明确写道:只要成品中钢铝占比达到一定比例,无论最终组装地在哪里,都必须按照50%的关税执行。

  此前不少中国企业通过越南、墨西哥等地中转规避关税,如今这条路彻底被切断。业内称这一招为“结构性封锁”,企业几乎没有回旋余地。

  中国出口的结构件因报关编码被重新定义而无法通关,有的货物甚至被要求补交相当于商品价格一半以上的差额关税。

  对于全球供应链来说,这已经不是单一行业的波动,而是一场横跨重工业、轻工业和消费品的全面冲击。

  美股在关税消息公布后剧烈波动,纳斯达克指数大跌,科技股普遍承压,英伟达一夜之间市值蒸发超过千亿美元。

  相比之下,部分本土钢企和原材料板块则出现小幅反弹。但整体来看,市场分化背后折射出的只有不确定性和焦虑。

  在外界的普遍预期里,中国会立即做出强硬回应。但现实却出乎许多人意料,中国没有出台新的反制关税,没有发布外交声明,也没有官媒的高调批评。

  过去一年,大量企业加快了“去美国化”的布局,在东南亚、中东、非洲等新兴市场设立仓库、拓展销售渠道。

  如今美国突然加税,短期内确实打乱了部分订单交付节奏,但大部分龙头工厂早已准备了替代方案。换句话说,中国并不是临时被动应对,而是有条不紊地在重塑自身的出口版图。

  2024年中国钢材出口同比大幅增长,粗钢净出口创下历史新高,而对美国的出口量仅占全部的不到1%。

  即便考虑转口因素,受影响的数量约在1100万吨左右,但凭借价格优势和市场多元化,中国企业依然能够找到替代空间。

  更重要的是,中国钢企通过供给侧调控和成本优化,已经积累了更强的抗压能力。

  上半年多家钢企实现扭亏为盈,利润率明显改善,即使外部环境恶化,行业整体依旧能保持韧性。

  许多依赖中国供货的中小家电品牌,眼下几乎无法维持低价竞争,不得不退出市场。

  大型品牌虽然尝试将部分生产转移到美国,但由于产能有限、效率低下、人工和能源成本居高不下,很快就陷入供货紧张。

  原材料价格上涨、交期不稳定、库存增加,这些现实问题让特朗普“制造业回流”的口号难以真正落地。

  特朗普团队的逻辑很简单:提高关税,迫使企业回流。但这种想法忽视了21世纪制造业的基本规律。

  现代产业链的分工已经高度全球化,美国本土既缺乏足够的原材料产能,也缺乏完整的加工体系。

  数据显示,即使美国制造业满负荷运转,最多也只能满足国内约八成的投入品需求,剩余至少16%依然要依赖进口。

  更何况在现实中,美国的自产比例只有六成多,缺口远远无法通过“回流”补上。

  关税不仅没有解决问题,反而制造了新的矛盾。大量投入品被迫涨价,下游产业的成本压力迅速放大。

  企业在不确定性中犹豫观望,投资意愿降低,美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也未能回升。

  专家指出,即便部分产出有所提升,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,决定了就业岗位不会像几十年前那样增加。特朗普想用关税换取选票,但最终可能得到的是一张“就业无改善”的答卷。

  相比之下,中国的策略显得更为稳健。通过市场多元化和非美元结算体系的拓展,中国制造正在逐渐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。

  东南亚、中东和非洲的订单正在快速增长,本币结算降低了金融制裁风险,出口恢复了灵活性。

  很多企业在这些新兴市场获得了稳定的需求,交期可控,价格透明,反而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。

  正因如此,中国选择了沉默。不是不回应,而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博弈,把压力慢慢留给对手。

  随着时间推移,美国的企业、消费者和选民会更真切地感受到关税带来的高成本与不确定性。美国政府看似掌控了主动,却陷入了“效率低、风险大”的政策困境。

  特朗普自第2任上任后,就不断通过关税,逆转美国在全球交易链上的劣势,并试图让制造业重回美国。

  特朗普若依旧不想认清这一事实,而是不断制造关税战和贸易战,到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,于美国无益,于全球无益。

咨询热线:0898-08980898
LINK 友情链接:
Copyright © 2012-2018 某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     
ICP备案编号:琼ICP备xxxxxxxx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