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咨询热线
0898-08980898传真:0898-08980898
重新审视雅图高新IPO:高管大额流水背后或存数亿元偷逃税嫌疑
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,瞭望塔财经始终聚焦拟上市企业的真实质量与信披诚信。近日,北交所IPO在审企业——雅图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——陷入多重质疑漩涡。瞭望塔财经深入调查并比对多项政府公开文件、公司披露数据后发现,该公司不仅存在高管异常资金流水、年报严重错报、境外第三方回款不清等经典“风险信号”,其招股书所披露的核心产能数据更是与官方批复存在巨大矛盾,涉嫌虚假记载。更严重的是,这些异常共同指向其可能通过系统性财务操作,进行跨境利润转移与双重逃税。
据雅图高新对北交所问询函的回复材料(第192-193页)显示,其实际控制人及家族亲属(包括冯兆均、王敏仪、冯奕信等)在报告期内(2022-2024年)均存在异常频繁的大额现金转账行为,人均接近200笔。
其中,海外销售负责人申志勇的流水笔数高达263笔,相当于每周就有2笔超过5万元的资金流动。
更引人深思的是,原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郑晓东在IPO申报前2个月(2024年7月底)突然离职,其报告期内大额流水也超过了100笔。在公司前景看似一片大好之时,核心高管的决然离去,其背后原因令人玩味。
据统计,上述高管5万元以上的资金往来总笔数达1353笔。若以最保守的每笔5万元估算,总额已达6765万元;若考虑到部分流水金额远大于5万元及未统计的小额流水,测算的总流水金额惊人地超过了1亿元。
其中,职业经理人申志勇的情况最为典型。测算显示,其个人卡收付总金额高达1972.50万元,年均657.50万元。然而,据公司披露的关键管理人员薪酬推算,其三年总收入约在350万元左右。其个人资金流转规模高达年收入的5.6倍,如此巨大的差额,其资金来源于何处、用于何方?作为一名海外销售核心管理人员,如此高频次、高金额的资金活动,为其进行资金拆借、利润转移提供了极大的操作空间。
如果说上述资金流水异常尚需深入调查,那么雅图高新近期曝出的财务报告低级错误,则让其财务基础工作的扎实度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亮起红灯。
2025年3月19日,公司正式发布了《2024年度审计报告》及《2024年年度报告》。
然而,仅仅过了不到三周,于4月7日,公司又发布了一份更正公告,承认此前披露的2024年度现金流量表“几乎全部数据错误”。
一家拟IPO企业,在最为关键的经审计的年度报告中,竟然连现金流量表这一基本财务报表都能全盘弄错,连期末现金余额这样的基础数据都无法保证准确。这等低级且严重的错误,居然一路逃脱了公司财务人员、内控部门、董事会、会计师事务所、保荐机构乃至交易所等多重关卡的审核。
这不得不让人质疑:雅图高新的财务核算基础究竟薄弱到何种程度?其内部控制体系是形同虚设,还是因为数据调整过于频繁而难以自圆其说,最终导致了这次“穿帮”?市场好奇,最终发现这一错误的,究竟是源自监管机构的火眼金睛,还是源于民间投资者的专业质疑?
如果说现金流量表错误可能源于“能力”问题,那么其在核心产能数据上的披露,则直接指向了“诚信”问题。
根据雅图高新招股说明书“三(一)1、主要产品的产量、销量及产能情况”披露,其产能为:油性汽车涂料1.95万吨、水性涂料0.07万吨。然而,来自江门市生态环境局的多次官方批复文件,却描绘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,证明其披露数据存在严重虚假记载。
证据一(江鹤环审〔2023〕35号):2023年4月23日文件明确指出:“…现全厂产能为年产溶剂型汽车涂料30000吨、水性汽车涂料15000吨、水性工业涂料15000吨。”
证据二(江鹤环审〔2024〕160号):2024年12月18日文件再度确认:“…已获批复产能为年产溶剂型汽车涂料30000吨、水性汽车涂料15000吨、水性工业涂料23000吨。”
证据三(古劳镇政府2025年4月公示):信息公示显示,其2018年验收产能即为“溶剂型汽车涂漆30000吨、水性汽车涂漆15000吨”。
官方批复的油性产能(3万吨)远超披露产能(1.95万吨),水性汽车漆产能(1.5万吨)更是披露数据(0.07万吨)的214倍!此外,还有大量获批的水性工业涂料产能(2.3万吨)在招股书中只字未提。
这绝非简单的信息披露误差,而是涉嫌严重的故意虚假记载和误导性陈述。其目的可能是为了虚构“高产能利用率”的假象,以迎合上市叙事。更严重的是,若其实际产量超过了招股书披露的产能规模,则可能涉及未批先建、超产排污等环保违规行为,面临行政处罚风险。此事强烈呼吁监管机构立即介入,要求公司及保荐机构对产能真实性进行说明和核查,并开展必要的现场检查。
报告期内,雅图高新境外客户通过“指定境外其他第三方”回款的金额逐年攀升,从2022年的1969.25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4124.83万元。这些第三方包括进出口代理、二级客户、第三方汇款公司,甚至包括员工、自然人等。
问题在于,部分回款方身份无法确认,且公司未提供完整的资金流水凭证。更关键的是,多数客户在合同中也未明确约定可由第三方代付,存在“一个客户,多个付款方”的混乱情况。这种缺乏商业合理性的回款模式,已成为北交所二次问询的重点。其背后是否隐藏着资金循环、代垫成本费用或规避外汇监管的目的,需要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。
高管异常流水与境外第三方回款,若无真实业务支撑,常与转移利润、偷逃税款相关联。雅图高新美国子公司仅10名员工,却在2024年创造了9645.31万元营收,且该业务毛利率高达61%,远超国内水平和行业常态,有违商业常识。
结合上述异常,分析报告提出合理质疑:雅图高新或通过低报出口报关价格,一方面骗取境外关税优惠,另一方面将利润截留境外,偷逃境内税款。
假设前提:假设中国产汽车修补漆出口美国需缴纳“基础关税(4%-6%)+25%附加税”,综合税率按30%估算;出口其他国家地区税率按10%估算。
测算结果:对比其披露的营收与实际缴纳关税,雅图高新2022-2024年度的关税缴纳缺口估算合计约6800万元。此测算为理论值,具体税率适用性与否需以海关裁定为准。
推断逻辑:低报出口价格意味着部分本应归属境内的收入和利润被转移至境外,从而偷逃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。
关键推断:根据其关税缴纳缺口比例(实际缴纳约占应缴额的50%),推测其约有50%的真实海外收入未在报关中体现。
测算结果:经初步测算,上述行为可能导致的境内增值税、所得税流失金额三年累计高达1.43亿元。
雅图高新案例可谓集拟上市公司典型问题于一身:从个人资金流水紊乱、年报严重错报,到产能数据披露涉嫌虚假,再到境外业务架构和税务安排疑点重重,其内控有效性、财务可靠性和信披真实性已全面亮起红灯。
每一处异常背后,都可能藏着损害投资者利益、侵蚀国家税基的深层次问题。对此,仅靠企业自身的“解释”和“更正”远远不够。瞭望塔财经认为,监管机构应果断采取包括现场检查、资金流水穿透、海关数据核验在内的综合监管手段,彻底查清事实,守住资本市场“入口关”。